另一方面,伴随着发电侧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光伏行业龙头公司由于成本低的优势,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扩大,落后产能在补贴退坡后将很难生存,逐步淘汰。
三是对已核准在有效期的在建项目,如果消纳能力有限,优先落实自愿转为平价上网的项目的电力送出和消纳。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小时数只是为全国补贴竞价排序时计算补贴总额用,项目实际运营时按照实际上网电量(普通电站和全额上网模式分布式)或全电量(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获得补贴。
二是项目所在地符合市场环境监测管理要求,项目具备接入和消纳条件。2019年一季度末,全国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89亿千瓦,已达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90%。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各方共同努力下,光伏发电应用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成本下降成效显著。与此同时,完善需国家补贴的项目竞争配置机制,减少行业发展对国家补贴的依赖。其中,分散式风电、海上风电、平价上网项目、国家能源局专项布置的示范试点项目和跨省跨区外送通道配套项目不计入测算。
(十一)如何保障列入补贴范围项目能够落实实施?列入补贴范围项目按期落实实施是保障今年光伏发电实现稳中求进发展目标的重要条件通知对2019年度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将进一步促进风电、光伏发电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实现高质量发展。关于如何保障列入补贴范围的项目落地实施的问题,易院长指出,此次政策明确规定需要提供并网消纳和土地建设条件证明。
针对以上6个举例项目的电价排序为: IIIA < IA < IIB < IB < IIA < IIIB4. 补贴额度先按度电补贴强度装机容量年利用小时数计算各项目年补贴额,然后逐个项目累加计算总额。此次发布政策确定的新机制有如下几个特点:1. 市场导向更明确;2. 补贴退坡信号更清晰;3. 财政补贴和消纳能力落实的要求更强化;4. 行业主管部门放管服的步伐更坚定。对因红色预警不具备建设条件以及国家另有规定情形的,可以适当放宽建设期限。我们可以看到,5月22日公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布2019年第一批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19〕594号)中,辽宁、安徽两个省共有7个存量电站项目率先自愿转为平价上网项目,累计装机容量135MW。
企业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做出选择。Q2:此前有些省份有大量已并网但未纳入以往国家建设规模的项目,此类所谓先建先得项目,是否允许参加竞价项目?如何保障列入补贴范围的项目落地实施?对此,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易跃春副院长表示,近年来一些省份为了支持地方光伏发电发展、推动能源转型,在国家规模之外自行安排了一些项目。
普通地面电站项目按单个项目提供支持文件,工商业分布式项目可提供当地统一的接网消纳文件这也是欧美日以及中东非拉美等国家集体偏向高效单晶的原因。问题一:在无补贴时代里,高效单晶和多晶,到底哪种产品更具性价比?钱晶:这要看投资人把电站看做什么,以及它的ROI怎么算,是看它未来1-5年,还是未来15年,甚至20年以后。有人说,多晶会因为供过于求而再降价。
全球最低电价的项目也是全部用380瓦的高效单晶。拿华为的5G来说吧,现在3G应该是最便宜的,你会用吗?而一个电站的服役寿命是25-30年,远比一个通讯工具使用的寿命长的多得多,那我们还愿意退而求其次吗?我觉得还是在投资模式上的认识存在一点偏差吧。地段好、地段差都有市场需求,但地段好的一般保值抗市场风险能力更强一点。问题四:为什么取消补贴以后,市场更趋向高效单晶?钱晶:越是补贴高,技术越是没有动力进步,投资人越喜欢说性价比,因为未来收益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补贴,在规定时间内抢装上能让项目纳入补贴是关键。
取消补贴以后,未来的每一分钱收益都百分百来自于电站发电效能,没有其他的。问题五:为什么中国自己研发和生产高效单晶,可中国市场自己不用呢?钱晶:这个问题太好了,我也不知道答案。
需求方面,一个技术、产品,选择的客户越多就有越多的人想用,又良性循环。这和投资房产,选择地段类似的道理。
就这一热议话题,记者采访了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取消补贴以后,才是拼技术、拼效率、拼质量的时候。第一是产生现金流的价值,多发多少电带来多少电费收益。而且也不持续,有的时候,越便宜市场越小,低价撑不起市场。用高效单晶能做到平价上网吗?这是近期行业热议话题之一。问题二:未来高效单晶和多晶的价差趋势到底怎样?钱晶:供应方面,高效单晶随着市场需求激增,其规模经济效应就会变强,即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而单位成本越低,需求就越大,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用现在的Cheetah400瓦高效单晶,可能价格还能再做低。问题三:用高效单晶没法做平价上网项目?钱晶:市场和数字最有说服力,目前全球大部分高效单晶出货的项目都是竞价项目,譬如2.24美分/度电的阿布扎比1117兆瓦项目。
第二是资产保值能力,也就是你的电站如果放在交易市场,它本身的交易价值。中国领跑者那几个最低中标价项目也都是用的高效单晶。
其实这是个假想,目前多晶厂商都在盈亏边缘游走,利润已经降到无法承受之重,再降价既赢不回市场,又深陷负利泥潭。组件成本在一个项目总成本中的比重逐渐下降,非设备采购的成本比重再增加,比如人工、土地、融资、各种税、运维等等,所以选择不同技术的价差对于总成本影响在缩小,而因为选择不同技术导致其他非设备的成本在增加,比如项目可融资性和成本,比如土地、人工以及以后运维成本等。
如果把电站看作资产,就评估其价值。听到最多的解释是,多晶便宜有人说,多晶会因为供过于求而再降价。需求方面,一个技术、产品,选择的客户越多就有越多的人想用,又良性循环。
组件成本在一个项目总成本中的比重逐渐下降,非设备采购的成本比重再增加,比如人工、土地、融资、各种税、运维等等,所以选择不同技术的价差对于总成本影响在缩小,而因为选择不同技术导致其他非设备的成本在增加,比如项目可融资性和成本,比如土地、人工以及以后运维成本等。拿华为的5G来说吧,现在3G应该是最便宜的,你会用吗?而一个电站的服役寿命是25-30年,远比一个通讯工具使用的寿命长的多得多,那我们还愿意退而求其次吗?我觉得还是在投资模式上的认识存在一点偏差吧。
这和投资房产,选择地段类似的道理。如果用现在的Cheetah400瓦高效单晶,可能价格还能再做低。
听到最多的解释是,多晶便宜。问题二:未来高效单晶和多晶的价差趋势到底怎样?钱晶:供应方面,高效单晶随着市场需求激增,其规模经济效应就会变强,即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而单位成本越低,需求就越大,形成良性循环。
问题三:用高效单晶没法做平价上网项目?钱晶:市场和数字最有说服力,目前全球大部分高效单晶出货的项目都是竞价项目,譬如2.24美分/度电的阿布扎比1117兆瓦项目。取消补贴以后,才是拼技术、拼效率、拼质量的时候。而且也不持续,有的时候,越便宜市场越小,低价撑不起市场。这也是欧美日以及中东非拉美等国家集体偏向高效单晶的原因。
其实这是个假想,目前多晶厂商都在盈亏边缘游走,利润已经降到无法承受之重,再降价既赢不回市场,又深陷负利泥潭。全球最低电价的项目也是全部用380瓦的高效单晶。
第二是资产保值能力,也就是你的电站如果放在交易市场,它本身的交易价值。地段好、地段差都有市场需求,但地段好的一般保值抗市场风险能力更强一点。
第一是产生现金流的价值,多发多少电带来多少电费收益。就这一热议话题,记者采访了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